高华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高华平,湖北监利人,1990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1999年获武汉大学哲学博士。1990年-2001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工作,并进修历史文献学博士课程,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02年-2016年,任华中师范大学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现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博导、二级教授,哲学所所长。

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佛道教)宗教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含出土简帛文献)等,现重点研究方向为先秦诸子学与先秦文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献》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同时或分别转载),出版《魏晋玄学人格美研究》、《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下的汉唐之间的文学》、《老子评传简明读本》、《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等学术著作20多部(其中《老子评传简明读本》被翻译为英、日文在国内外发行,《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其中重大、重点各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和“全国高校古委会”课题各1项,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诸子综合研究”首席专家,有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奖励,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本人所指导的学位论文,曾分获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


标志性成果


一)权威期刊论文

     1、古乐的沉浮与诗体的变迁--四言诗的音乐文学属性及兴衰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2、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全文转载;

3、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4The evolution  of  Buddhist  doctrine   and  new  literary  style,social  science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6.1

5、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

6、“诗言志”续辨——结合新近出土楚简的探讨,《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7、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8、由出土文献中的“贤”字看先秦“贤”观念的演变,《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9、《郭店楚简中的“道”与“”》,《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0、《美与丑的辩证法——兼论出土文献中“美”、“好”二字的几个特殊形体》,《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

11.《由詹何看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

12、先秦名家及楚国名辩思潮考,《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

13、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

14. 试析庄子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哲学研究》2017年第7期;

15.论先秦儒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哲学研究》,2019年第4期。

16、墨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文史哲》2020年第5期;

17、先秦名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


(二)重要课题

1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资源研究,“十五”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98BZX0412002年结项,成果著作已出版;

2、楚简文字的文化学研究,编号07JJD740062,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711月下达,经费20万元(已通过中期检查);

3、国家汉办专项资助项目子课题(分解经费10000元)——《老子评传简明读本》,由汪榕培英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出中文版、中英文对照版,2009

4、《荆楚全书编纂》(编号:10&ZD093),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经费160万),主要参加者(排序第2);

5、楚国诸子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项目(批准号:11BZX049);

6、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ZD055

7、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2013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8、先秦诸子综合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5ZDB007

 

(三)重要奖项          

1、论文获首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6);

2、论文获第二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0);

3、著作《论语集解校释》,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

4、著作《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中的汉唐之间的文学》,2010年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52010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6、著作《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2016.5

7、论文获中国墨子学会优秀成果奖(2016.7

8、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12


著作目录



1、《中国学术批评史论略》,独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新版。

2、《资治通鉴·梁纪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1998年台湾繁体版;

3、《中华巫术》,(二人合著,第一作者),台湾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版;

4、《历代寓言小品》,副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5年再版,崇文书局2004年重印;

5、《中国文书实用大全》(全书300万字,执笔80万字),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95年版;

6、《玄学趣味》,独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7、《王霸与法术》,独著,武汉出版社1998年;

8、《魏晋玄学人格美研究》,独著,巴蜀书社2000年;

9、《玄学与魏晋社会》,(与人合作,第二作者,独立完成15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北史全译》(完成约40万字,许嘉路主编《二十四史全译》的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

11、《中国古典文献学》,参编(完成4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白话资治通鉴·梁纪》(完成40万字,2010又以《资治通鉴今译》的书名出版),岳麓书社2005年;

13、《中国传统哲学与美育和素质教育》,主编(第一著作人,独立完成四分之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简明中国文学史教程》,参编(完成8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月版;

15、《中国文化典籍选读》,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版。

16、《论语集解校释》,独著,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17、《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中的汉唐之间的文学》,独著,岳麓书社2008年版;

18、《老子评传简明读本》,独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黄敦兵《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发表书评:《细易显真力——评<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之<老子>》)

19、《Laozi—Series of critical Biographies of chiese  Thinkers(Concise  Edition, Chnese-English ),汪榕培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2010年中英版;2012[]北陆大学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中文版.

20、《韩非子全注全解全译本》(50万字,第一著作人,独立完成35万字),中华书局2010年版;

21、《韩非子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22、《先秦的文献、文学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3、《国学典籍选读》,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

24、《韩非子》(中华经典指掌文库,第一著作人,独立完成三分之二),中华书局2015年版;

25、《韩非子》(“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丛书之一,第一著作人,独立三分之二),中华书局2014年版;

26、《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27. 诸子现代版丛书《韩非子》评注,与王伏玲合著,第一著作人,独立完成约70%,商务印书馆2016

28、《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3月版;

29、《先秦诸子研究论文集》(与张永春合编),凤凰出版社2018年版。

30.《墨学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31.《义理·考据·辞章——中国传统学术的综合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32.《魏晋玄学人格理想论》,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论文目录


  1、近两年汉赋研究述评,《学术信息》1988年第45期;

2、试述《文心雕龙.诠赋》篇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成就,

《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文心雕龙学综览》编委会编:《文心雕龙学综览》摘编论点,第241页,上海书店1995年版;

3、古乐的沉浮与诗体的变迁--四言诗的音乐文学属性及兴衰探源,

《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4、从混合到单一:四言诗的文体特征及衰落原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5、也谈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以史说诗的治学方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海外陈寅恪研究者多次引用;

6、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又见于同年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3年第4期;

7、建设史学批评史的奠基之作---评张三夕博士的《批判史学的批判》,《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1993年书评卷;

8、论魏晋玄学与四言诗的盛衰流变,《江海学刊》1994年第1期;

9、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摘译为英文;《文摘报》论点辑录。

10、从文笔之辨到重文轻笔--《诗品》扬谢抑颜新解,《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6年第6期;

11、魏晋的书法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专辑;

12The evolution of Buddhist doctrine and new literary style,social science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6.1

13、传统文化热走向新保守主义了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4、对承诺制的一点哲学思考,《运城高专学报》1997年第3期;

15一切哲学都是实践性的--读张舜徽先生的《周秦道论发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专辑;

16、士族宗教信仰的分野与南北朝文学的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又见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8年第10期和《想象力的世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论丛》,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学术月刊》摘编论点。

17、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河东学刊》1999年第1期;

18、阮籍、嵇康与酒及道释宗教之关系,《江汉论坛》1999年第10期;

19、试述《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的道家思想,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0、范缜反佛说质疑,《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1、从阮籍诗文看阮氏信奉或倾向佛教之可能,《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第2期;

22、魏晋的围棋和范汪的《棋品》,《文献》2000年第2期;

23、试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4、“即色游玄”的一代名僧--支遁,《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25、玄学思潮下的魏晋山水文学之一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年第1期;

26、中国传统哲学美育与素质教育资源的现代转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共青团中央编《青年塑造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2期辑录论点;

27、“言意之辨”与魏晋文学理论的新成就,《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8、中国文学史上东西部文学的交融,《文学评论》编辑部、南京大学中文系编《文学评论丛刊》第4卷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29、论中国古典美学的“真”范畴,《运城高专学报》2001年第4期;

30、陶渊明儒、释、道辨证统一的艺术人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31、庾肩吾《书品》创作年代考,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研究》2002年第5期,湖北辞书出版社《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第一辑;

32、梁代三家书论述略,《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

33、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作者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34、《魏书》《北史》之《韩麒麟传》附《显宗传》所引《庄子》文字考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6期;

35、略论禅宗哲学思想的几个源头,《闽南佛学》第一辑,岳麓书社200211月版;

36、也谈“唯务折衷”--刘勰《文心雕龙》的研究方法新论,《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

37、北凉王段业事迹考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38、对西晋末年道教西入凉州的历史文献学考查,《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39、论两晋佛教僧侣的文学创作,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编《华林》第三卷,

中华书局20031月版;

40、郭店本、帛书本、河上公注本三种《老子》之比较--以三种《老子》中的仁义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3年第1期;

41、是“东宫之师”还是“东宫之杯”--郭店一号楚墓漆耳杯铭文考释之我见,《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42、道家思想与汉赋创作,武汉大学中文系编《长江学术》第三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3月版。

43、和谐与统一——中西方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哲学伦理学评论》2003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4、玄学的人格本体与魏晋的有无、本末之辩,《本体与诠释:中西比较》(第三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45、何晏著述考,《文献》2003年第4期;

46、南北朝佛教僧侣文学概述,《闽南佛学》第2辑,岳麓书社2003年版;

47、《九歌·山鬼》源于祀夔乐臆说,《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48、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收入《魏晋风度二十讲》,骆玉明、肖能选编,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49、论骚体的中国东西部文学交融性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50、出土文献二题(两篇),《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秋之卷;

51、美义溯源——由楚简美字看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演变及其特点,

《萧萐父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2、中西早期和谐观之比较,《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3、南北朝佛教僧侣的文学成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

54、唐代的诗僧与僧诗,《闽南佛学》2004年第1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55、“四声之目”的发明时间及创始人再议,《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2006年《中国学术年鉴》《中国文学年鉴》有摘编);

56、佛教与佛学的分与合,200512月厦门大学佛学中心编《佛学研究方法与佛教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佛教面面观》,刘泽亮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12月版;

57、“心无义”与以玄对山水——论“心无义”的形成及其与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关系,香港浸会大学编《汉魏六朝文学与宗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58、《全辽文》与辽代佛教,《佛教与辽金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香港能仁书院2005年版;《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5期;

59、论中国古典诗学的人学取向,《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60、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光明日报》2006224日第7版“文学遗产”副刊;

61、楚简文献与先秦的文艺发生论——由《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

《民之父母》中的“五至”说起,《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2期;

  62、道家文化与两汉文论,《长江学术》2006年第2期;

  63、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丁四新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4、谢灵运的佛教著述,《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冬之卷,又见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唐代的著名文僧南岳玄泰禅师及其《畲山谣》,《禅和之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3月版;

  66、中国佛教文学的概念、研究现状及走向(主持笔谈),《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7、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主持笔谈),《江汉论坛》2007年第8,《新华文摘》2007年第21期;

68、中国先秦小说的原生态及其真实性问题,《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中国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

69、《孟子•尽心下》“二女果”试解,《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秋之卷;

70、《天问》的写作时间及地点推测,《复旦学报》2007年第6期,又见莫砺锋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71、客观的总结和辨证地扬弃——韩非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诸子学刊》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72、“诗言志”续辨——结合新近出土楚简的探讨,《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73由出土文献中的“贤”字看先秦“贤”观念的演变,《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

74、韩非对儒、墨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诞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

75、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1期;

76、以德为本,实至名归——关于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思考,闽南佛学院编《和谐社会与道风建设——2007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主题论坛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2月版;

77、“四书”进中学课堂刍议,《光明日报》200855日“国学版”(第12版)。

78、让国学真正热起来,《光明日报》2008526日“国学版”(第12版);

79、《论语集解》的版本源流述略,《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2期(第4—10页)。

80、赞体的演变及其所受佛教影响探讨,《文史哲》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8年第11期;

81、丑义溯源,《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春之卷;

82、《郭店楚简的“道”与“”》,《哲学研究》2009年第5期。

83、性、情论——由新出楚简中“性”“情”二字形义引发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4期;清华大学国学院《国学文摘》第1辑;

84、繁钦《与魏文帝牋》的写作时间及相关问题,《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凤凰出版社2009

85、屈原“美政”理想与楚国的诸子学,《江汉论坛》2010年第2期;

86、庄子与颜渊,《诸子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87、论嵇康人格理想的特质,《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8、先秦教育思想观念的演变史——论楚简中“教”字的几种写法,《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0年第11期;

89、屈宋赋文体性质辨析——兼论银雀山汉简《唐勒赋》,《文学评论丛刊》第13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0、美与丑的辩证法——兼论出土文献中“美”、“好”二字的几个特殊形体,《哲学研究》2010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3期;

  91、由《汉书艺文志通释》张舜徽先生的文献学思想(与罗蔷薇合作),《张舜徽百年诞辰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月版;

  92、《“仁者爱人”与“仁者自爱”——对新出楚简“”字形义的思想史解读》,《诸子学刊》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93、由楚简中“教”族字的使用看楚国的辩证“教”“学”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第1期;

  94、《由<墨子>某些“古文”看楚简中若干从“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诸子学刊》第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95、《周易•蹇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的演变,《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

  96、《楚简文字中的“师”“保”“傅”与先秦的保傅制度》,《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夏之卷;

  97、《环渊新考——兼论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及该墓墓主的身份》,《文学遗产》2012年第5期;

  98、纵横家的发展及其在楚国的活动,《诸子学刊》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9、《农家源流与楚国的农家学者》,《船山学刊》201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0、《由詹何看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哲学研究》2013年第9期;

  101、《“三墨”学说与楚国墨学》,《文史哲》2013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年第63000字摘要、《新华文摘》2014年第3期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第1期全文转载;

  102、《上博简<武王践阼>的版本问题》,《先秦史暨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8月版;

  103、《杂家思想及其与楚国的关系》,《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33000字摘要;

  104、《阴阳家学说及其在楚国的传播》,《华中学术》第八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月版;

  105、《论先秦法家及楚国法家思想的历史演变》,《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4年第3期 全文转载;

  106、关于“新子学”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2月版;“新子学”之我见,《江淮论坛》2014年第1期;

  107、皎然诗文集成书及书名考(署名第一,与成亚林合作),《江汉论坛》2013年第6期;

  108、论先秦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其演进历程——由楚简文字所作的新探讨,《学术月刊》2014年第7期,第100-112页;

  109、“诸子”异于“百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91A06《哲学版》;

  110、《先秦儒家八派及其与楚国的关系——结合楚地出土简帛文献的考察》,《中州学刊》2014年第9期;

111、楚国与诸子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报113A07《哲学》;

112、清华简“䛑”字解,《华中学术》第十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月版。

113、阮籍与佛教关系新探,《江汉论坛》2015年第7期;

114、由楚地出土简帛看“六经”在楚国的传播,《文献》2015年第4期;

115、论萧萐父中国哲学的诗意书写,《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

116、荀子对先秦诸子的批评,《中州学刊》,2015年第8期;

117、论春秋战国儒学在秦国的发展演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118、战国后期楚国的道家思想----鹖冠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新论,《诸子学刊》第十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0月;

119、先秦名家及楚国名辩思潮考,《哲学研究》,201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6年第5期 全文转载;

120、先秦的小说家与楚国的小说,《文学评论》,2016年第1;

121、女须为巫新考(与李璇合作),《湖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22、拒斥·卫道·好辩――论孟子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123、综合研究是先秦诸子研究创新之路,《光明日报》201714日第11版;

124、试析《庄子》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 《哲学研究 》2017第7期;

125、争鸣 互补 整合——中国古代“子学”的自新传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7.7;

     126、“七十子”与儒学在江南的传播,高华平沈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27、论先秦道家的养生学派——杨朱“为我”学说述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28、论《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

     129、墨子生卒年新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

     130、阴阳“八卦”的演变及阴阳家与《周易》的关系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131、《汉志诸子略通考》序 ,《华中国学》,2018第1期;

     132、韩非子引书考,《古典文献研究》,2018,凤凰出版社辑刊

     133、先秦儒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哲学研究 》2019第4期

     134、稷下黄老学与先秦诸子百家——论《管子》对先秦诸子学的整合与扬弃,《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0期

     135、先秦《老子》文本的演变——由《韩非子》等战国著作中的《老子》引文来考察,《中州学刊》,2019年第10期 

     136、商鞅及早期法家的学术批评——以《商君书》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关系为中心,《暨南学报(哲社版)》,2020年6月

    137、墨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文史哲》,2020年第5期

    138、阴阳家、农家、小说家学术批评考论,《先秦文学与文化》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139.先秦道家对诸子学派的学术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140.商鞅及早期法家的学术批评——以《商君书》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关系为中心,《暨南学报》2020年第6期;

141.墨家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文史哲》2020年第5期;

142.先秦道家的两种齐物论,《老子道文化研究》第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143.先秦名家对诸子百家的学术批评,《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1期;

144.儒、墨的互绌与互补——先秦儒、墨之间的学术批评,《孔子研究》2021年第1期;

145. On the Mohist Critique of Other Pre-Qin Schools of Philosophy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 7 (2021)52-78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项目

  1、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资源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98年度项目(批准号98BZX041),现已完成(结项证书号20013392),出版《中国传统哲学和美育与素质教育》一书;

  2、《论语集解》校释,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批准号:古0250),出版《论语集解校释》,已结项。

  3、四言诗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1995-1997),现已结项,成果“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一文,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4、中国东西部文学的交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校基金项目(2000-2002),已发表《中国文学史上东西部文学的交融》等论文,已结项。

5、横向课题:“周易与中国文学”(2004--),已完成;

6、(台湾省)开元、竹溪法脉研究,(台湾)中华禅净协会,进行中;

7、楚简文字之文化学研究(前期),华中师范大学“211建设项目子课题(20071——20081),已完成。

8、楚简文字的文化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编号:07JJD740062;经费20万元),已完成;

9、楚国诸子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度项目(批准号:11BZX049);

10、出土简帛文献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ZD055);

11、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2013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

12、先秦诸子综合研究,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5ZDB007

 

()参与完成项目

1、《明实录类纂》,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991-1992),已结项,本人合作完成《明实录类纂·北京史料卷》的编纂工作,该项目1995年获首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2、中国历史文献学,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992-1995),已结项,本人完成专著《中国学术批评史论略》,该书已于1993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国文史名著全译丛书》,国家新闻出版署1991-1995年重点图书项目,本人完成其中《资治通鉴·梁纪全译》的注译40万字,该丛书出版后于199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4、汉晋之际的文化变迁,马良怀主持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项目(1996-1998),已结项,本人完成了“魏晋的文化与书法”等系列论文。

5、《十三经注疏》整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本人承担《公羊传》的整理工作,稿件早已交湖北教育出版社;

6、传统哲学的人文精神与人生智慧,郭齐勇主持的国家教委“九五”规划博士点基金重点项目,已结项,本人完成《王霸与法术--法家的人生智慧》,该书于1998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7、《皇清经解》主题词索引,全国高校古委会课题,已结项;

8、中国文论的诗性智慧,李建中主持,2001年国家社科基金,已结项;

9、《二十四史全译》,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本人完成《北史全译》(第十册),该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许嘉璐主编。

10、国家“汉办”委托——“中国思想家评卷简明读本”,完成《老子评传简明读本》,2009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1、《荆楚全书编纂》(编号:10&ZD093),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主要参加者。


主要获奖


1、参编的《明实录类纂·北京史料卷》1995年获湖北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荣誉奖;

2、《资治通鉴·梁纪全译》作为《中国文史名著全译丛书》的一部分,1994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3、《玄学清谈与魏晋四言诗的复兴》,1995 年获湖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4、《佛理嬗变与文风趋新--兼论晋宋之际山水文学兴盛的原因》,2000年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论语集解校释》,获2008年度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会);

6、《凡俗与神圣——佛道视野中的汉唐之间的文学》,2010年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7、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奖。

8、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奖;

9、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奖。

10、著作《先秦诸子与楚国诸子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2016.5

11、论文获中国墨子学会优秀成果奖(2016.7

12、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12


联系方式


中国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哲学研究所,邮编: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