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到暨大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谈小说新作

发布时间:2017-04-21 发布单位: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201748日,应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基地邀请,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到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举行题为“《望春风》与小说创作”的讲座,围绕新作《望春风》畅谈文学与人生,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教授贺仲明担任学术主持。

格非以读者普遍关心的《望春风》创作缘由和创作过程展开,结合自己创作历程追述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演变,以及他对中国文学生态的看法。格非介绍,《望春风》的创作缘于多年前《收获》原主编李小林的约稿,而自己在走出故土之后,经过无数次返乡与离乡,见证了家乡的沧桑巨变,其中感受最为强烈的莫过于乡村风景不断消逝。他决定以小说的方式表述故乡经验的转变,重返时间的河流,也建构一个童年的故乡。《望春风》有双重回望的意味,考虑到自己今后的写作计划,这应该也是他对故乡最为深情的一次回望。

格非在演讲中透露了不少创作的秘密,比如《望春风》叙述者“我”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写作的“知识分子化”,目的是建立一种更能接近乡土的视角。至于《望春风》为何设置引发争议的“余闻”一章,他解释说,让一部20万字的小说容纳几十个人物,这是一种最经济的方法,其实模仿了司马迁的“列传体”。而且,这一章在叙事时空上兼具“过去”与“现在”的特质,在整部小说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格非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都不再像人类童年时代偏向于回忆,“朝前看”意味着人类的未来需要大家关注和思考。而文学并不承担单一的使命,诗人蒙塔莱《也许有一天清晨》说,“我始终怀有一个秘密,默默走在人群中”,暗示他的生活与“过去”相关。因此,文学是对生活进行冒犯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不是让人舒服的、懈怠的娱乐产物,它的魅力就像一束从外界打入的光,照亮他者、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龙扬志 陈润庭)


嘉宾简介


格非,原名刘勇,1964年生于江苏镇江,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先锋作家,中篇小说《褐色鸟群》为当代 “先锋文学”经典作品。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帜》、《小说叙事面面观》、《小说讲稿》等。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