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有4位老师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累计“十三五”期间总计重大14 项(转入2项),重点8 项。展望“十四五”,希望在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的领导下,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能够更上一层楼,为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0年度的获批项目有哪些吧。
重点项目:
1、郭声波:唐宋羁縻府州制度史料辑证注释
项目介绍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学系郭声波教授负责的项目“唐宋羁縻府州制度史料辑证注释”获批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为我校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该项目拟将散见的正史、别史、典章制度史、地方史志、地理志、文集笔记、金石文字及域外资料等有关羁縻府州史料,以编年史形式辑录加注文展示出来,复杂问题配以图表显示,在精心考证基础上进行系年编排(辑证)、注释。
史料辑证对象主要是关于唐宋羁縻制度、羁縻府州县、羁縻部族、羁縻属国方面的文字及图像,注释内容主要包括羁縻制度的名实、源流、意义,羁縻府州名称含义、建置沿革、地望。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一部可资参考的唐宋羁縻制度史料,尽可能全面地展示迄今为止的唐宋羁縻府州历史地理相关研究成果。
项目负责人简介
郭声波,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历史地理研究会会长。主持《唐宋羁縻府州研究》、《彝族历史地理研究》、《羌族历史地理研究》等国家及教育部课题。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环南海历史地理研究》首席专家。出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圏层结构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政区与部族》等10余部专著。在《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2、熊增珑: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整理与研究
项目介绍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系研究员熊增珑负责的项目“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整理与研究”获批为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为我校的历史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该项目的研究对象--半拉山墓地,是大凌河中游地区首次系统发掘、出土遗物最丰富的一处红山文化晚期墓地,是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是研究红山文化分布、墓地结构和布局、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重要资料,获得过“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半拉山墓地共发掘墓葬78座、建筑址1处、祭坛1座和祭祀坑29座,出土遗物十分丰富,有陶器、石器、玉器、陶、石人像等,仅玉器一项计140余件。
该课题主要是对上述遗迹和出土遗物进行全面整理,包括梳理清墓地层位关系、详尽描述出土的各类文化遗存、搞清墓地下层、上层阶段的文化特征,为红山文化深入研究提供系统、客观的考古新资料,为发掘同类性质的墓地提供借鉴。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聚落考古的相关理念,对半拉山墓地深化解释、作出定位和确定价值。紧密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和红山文化考古工作成果,将半拉山墓地置于辽西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广域内进行分析,揭示红山文化在不同地域的特点,反映出其在区域文明进程乃至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所处的地位。
项目负责人简介
熊增珑, 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学系研究员。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持了辽宁建昌县于道沟墓地、抚顺河夹心墓地、抚顺永陵南城址、朝阳半拉山墓地等考古发掘,参加了中美合作项目“红山文化社区与分期”调查、辽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负责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考古工作,主持发掘的半拉山墓地获得“2016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在《考古》、《文物》等期刊发表了20余篇论文,参与编写《辽宁省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等4部著作。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朝阳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整理与研究”项目。
3、白杨:百年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传记中的集体记忆与民族叙事研究
项目简介绍
中国自古有史传传统,近代受西学东渐影响,古典传记向现代转型,此后百余年间传记写作长盛不衰,这些资料对我们研究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变革等具有重要价值。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的传记写作在世界华文文学总类中占有突出比重。这些以自传、回忆录,或他传等形式存在的文本,以“共生”和“重构”的特质共同建构起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版图,反映了近代以降华人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民族精神、中华文脉在不同历史时空中的延续和存在状态,丰富了中国大陆文学的思想内涵及美学风格,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本选题旨在系统梳理百年来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传记资料基础上,探析民族国家记忆对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身份认同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辨中华文脉在不同地域、国家文化中的传承与变异,在世界视野中审视中华文化的特质与历史流脉。
项目负责人简介
白杨,文学博士,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基地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出版专著《台港文学:文化生态与写作范式考察》、《纸上风云——“创世纪”诗社研究》、《文学的在场与记忆》等多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当代电影》、《南方文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论著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2020年5月从吉林大学调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
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
吴宏岐:明清广东海防地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项目介绍
由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系吴宏岐教授带领的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海防地理学研究团队所申报的项目“明清广东海防地理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获批为2020年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该团队的核心团队成员有:吴宏岐教授、郭声波教授、刘永连教授、黄忠鑫副教授、李庆新研究员、张建雄研究员、李爱军副教授、郭世强博士以及罗诚博士。
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明清广东海疆地理环境、海防形势和海防分路史料整理与研究;(2)明清广东海防体系空间布局形成与演变研究;(3)明清广东海防指挥中心、兵力空间部署及其演变研究;(4)明清广东海防城寨与海防炮台空间布局及其演变研究;(5)明清广东海防战争战役史料整理与典型海防战例研究
该项目的基本设想是结合2017年1月制定和实施的“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高水平大学建设与综合改革方案”和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中国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历史地理学科的作用,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海防地理学研究团队建设为抓手,以课题研究带动学科建设,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的组织与完成,力争用5年时间(2021—2025年),将历史海防地理学打造成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中国史学科历史地理学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并带动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等专业相关研究团队的形成与壮大,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中国史学科实现由广东省重点学科向国家级重点学科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项目负责人简介
吴宏岐,陕西省宝鸡市人。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继之在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史念海教授攻读历史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分别于1988年、199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1988年起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兼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责任编辑。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副主编。2005年调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工作,现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访问教授暨博士生导师、广东历史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历史地理》编委。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近年来侧重于岭南历史地理、澳门历史地理、华侨华人历史地理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出版《元代农业地理》、《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史记与中国地理》、《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研究》、《时空交织的视野:澳门地区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城市地理与社会地理研究》等著作十多部,在《光明日报》、《中国史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澳门研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学术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
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将继续积极推进科研建设,支持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实现学院科研水平再攀新高峰。
资料来源|各项目负责人
文案|陈颖文
排版|马晓琪
审核|肖丹
终审|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