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述卓: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融合发展 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6月8日,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必赢3003no1线路检测中心)基地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在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发表了名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诉求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融合与发展》的主题演讲。蒋述卓教授强调了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标杆,大湾区文艺是承接岭南近代对现代化追求的精神与魂魄,并具备新时代对中国式现代化诉求的特质。他提出了推动大湾区文艺融合与发展中的五个方面表述,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文明形态转型的反映、开放与兼容并蓄的胸怀、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处理以及地理视角的转变。
湾区应成中国式现代化典范
蒋述卓教授指出,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融合与发展,需要构建一个文化创造力兴盛活跃、文化产业体系完善、文化交流国际化水平极高、文化消费动力充足的优质文化生活圈,以建设人文湾区为目标。他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共同表达途径,以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融合与发展。
首先,要以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反映大湾区公正有序的创业环境,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建立知法守法有序的法治社会。蒋述卓教授以小说《商界》和电视剧《狂飙》为例,强调这些作品反映了公正有序的创业环境,体现了共同的价值诉求。他认为,在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中,可以找到共同认同,并在生态环境目标追求中获得共识。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也是促进融合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共同的价值诉求出发,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和现代化的追求中,促进相互的融合与发展。例如,在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的创造中,我们可以寻找自己的共同认同,寻求在生态环境目标追求中获得共识。此外,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也可以促进我们的融合和发展。”
其次,蒋述卓教授认为,在文明形态转型中,要反映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现代素质的转化与变化。岭南文化作为经世致用、爱国救亡的启蒙之学,在追求个体自由和群体觉醒的过程中实现了中国的改变与崛起。他指出,“变”成为大湾区文艺的主线与主题,体现了现代素质的转变和文明形态的转型。
蒋述卓教授进一步强调了开放与兼容并蓄的胸怀在推动大湾区文艺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科技与人文关系处理对展现大湾区文艺未来图景的必要性。大湾区人以开放、创新、求变的实践模式和生活方式为特征,而这种开放与创新的精神已经深入融入大湾区人的文化心理,并在各种创造实践中得以体现。文学艺术作为科技的想象蓝本,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的文本资源,将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湾区地理视角应转向海洋
另外,蒋述卓教授提到了大湾区地理视角的转变,从以山为界转向指向海洋,这为海洋文艺、海湾文化、岛屿及半岛文化、滩涂盐沼湿地文化、红树林文化以及与海洋相关的台风和海洋运输等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元素具有隐喻色彩和象征意义,将在大湾区文艺中得到充分展示。“过去的岭南是以山为界来作地理划分的,是陆地的视角,而如今的大湾区的地理视角是指向海洋的,这便是新的视角。要站在更为宏阔的视野来审视大湾区文艺的存在与未来路向。”
最后,蒋述卓教授指出,科幻文学和跨界写作正成为大湾区作家的趋向。在大湾区城市一体化的进程中,科幻写作将展现出新的品质。与此同时,量子科技、大数据、金融科技、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经济、媒介革命和速度景观等科技元素构成了一个炫目而复杂的内部世界,而文学艺术将为科技提供想象的蓝本,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的文本资源。
蒋述卓教授的演讲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融合与发展拓展了思路,强调了文化价值观、文明转型、开放创新、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性。正如蒋述卓教授所说的:“我们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追求中,通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融合与发展来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并展示人文湾区建设的历史背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发展,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措施和行动中,包括加强与港澳、台湾的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及推动两岸人文交流的进一步进展。”
来源:《晶报》
文字:蔡易成
图片:孙磊
编辑:肖丹
终审发布:魏霞